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快讯  > 正文
悟画记2:石恪的老虎(七)表情背后
来源:顶端新闻     时间:2023-08-01 07:09:08

表情背后

黄庭坚曾写了一首《题石恪画尝醋翁》的绝句: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石媪忍酸喙三尺,石皤尝味面百摺。

谁知耸膊寒至骨,图画不减吴生笔。

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见这幅妙趣横生的画面,老汉尝了一口醋,直酸得缩起脖颈耸起肩膀,挤眼嘬嘴,面皮都皱成一层层的褶子。旁边的老婆婆看到他的样子,自己也被酸到了,嘴巴嘬起老高。这是一幅烟火百姓的表情图。

石恪还画了一幅著名的表情图,也是表现三个人和一只老虎的故事,即《三笑图》,画中不仅人物笑容可掬,连他们的衣帽鞋子手脚,看上去都是笑的表情。

这幅画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了,而苏东坡写的《三笑图赞》让我们得以窥见画的内容:

“近于士人家见石恪画此图,三人者皆大笑。至于冠服衣履手足,皆有笑态。其后三小童,罔测所谓,亦复大笑。世言侏儒观优而笑,或问其所见,则曰:“长者岂欺我哉!”此画正类此。写呈钦之兄,想亦当捧腹绝倒,抚掌胡卢,冠缨索绝也。

彼三士者,得意忘言。胡卢一笑,其乐也天。

嗟此小童,麋鹿狙猿。尔各何知,亦复粲然。

万生纷纶,何鄙何妍。各笑其笑,未知孰贤。”

《三笑图赞》并没有确指画上的三人是谁。根据宋人陈舜俞《庐山记》记载:“流泉匝寺下,入虎溪,昔远师送客过此,虎輒号鸣,故名焉。时陶元亮居栗里山南,陆修静亦有道之士。远师尝送此二人,与语合道,不觉过之,因相与大笑。今世传《三笑图》,盖起于此。”就指明了画里的三人是晋代高僧慧远、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三名高士。

虎溪是庐山东林寺门前的一条小溪。晋代隐居东林寺的慧远法师“余三十年,影不出山,迹不入俗”,“送客无贵贱,不过虎溪”,如果过了小溪,住在附近的一只老虎就该开始大吼了。因此,小溪得名“虎溪”。慧远和陶渊明、陆修静最谈得来,常“偕靖节、简寂观主陆修静语道,不觉过虎溪数百步,虎辄骤鸣,因相与大笑而别。”这便是有名的“虎溪三笑”故事。故事虽美,却不是真的,因为慧远圆寂时,陆修静才10岁。据考证,慧远和陶渊明也没什么交集。

早在唐代,李白就写过关于“虎溪三笑”的诗:“东林送客处,月出白猿啼,笑别庐山远,何烦过虎溪”。林语堂说这个故事“象征着三位无忧无虑的智者的欢乐,象征着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团结一致的欢乐”。真的假的,也并不重要了。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也受虎溪三笑启发,画了一幅《一团和气图》,这幅画借鉴了传统的“共生图形”画法。图上,陶渊明、陆修静、慧远法师三人相拥在一起,侧面看是陆修静和陶渊明二人,两人又组成了慧远的正面像,是圆团团的、类似弥勒佛的一个形象。三人均眉开眼笑,再从这浑圆的构图上,来表现“一团和气”。朱见深在题识中写道:“伟哉达人,遐观高视。谈笑有仪,俯仰不愧。合三人以为一,达一心之无二。忘彼此之是非,蔼一团之和气。”

苏东坡的题赞,注意到了三个高士身边,跟着一起笑的小僮,他说小僮心智蒙昧得像麋鹿猿猴,不知道高士们在笑什么,也跟着傻笑,似乎是很滑稽的事情。但是世上的各种生物,各样的人谁丑谁美,谁高雅谁低俗呢?各自笑各自的,说不清谁是愚谁是贤。所以,不应该有分别心。

有道是诗如其人,画如其人。那个动辄骂人的石恪,一定也在和画中人一样参禅悟道,也在合眼调心。画着画着,就脱离了讽刺,没有了分别心;画着画着,就走出了开封城,却没有回他的四川家门;画着画着,就走出了画院体系,到了难以言传的禅境。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